NEWS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西部瓜王”吴明珠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9-09 | 4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付出的苦越多,瓜就越甜。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搜集种质资源,吴明珠和同事花了3年时间,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当地300多个生产队,为新疆甜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那时候,哪儿有好品种,吴明珠就往哪儿赶。听说迪坎尔村有一种品质很好的哈密瓜,吴明珠和一位同事就穿过戈壁去寻找。从农技站到迪坎尔村要走几百里,夏天的火焰山寸草不生,在烈日下像烧着了似的,烫得毛驴都不敢下蹄子。到了晚上,怕碰到狼,不敢再走,他们借了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疆,交通基本全靠两条腿,他们整整走了三天,才找到当地人口中的地方品种“阿衣斯汗可可奇”。

来到新疆后,她很快就习惯了吃馕,为方便和瓜农交流,她还学会了不少维吾尔语。当地维吾尔族乡亲还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阿依木汗(月亮姑娘),夸她“意志像钢铁那样坚强,干活像公鸡羽毛那样漂亮”。

1962年底,吴明珠和同事一起把吐鲁番当地所有的西瓜和甜瓜地方品种搜集了个遍。紧接着,吴明珠和同事一起,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提纯,即让它们最主要的特点世世代代稳定下来,然后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品种进行多亲本复合杂交,选育出集中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40多年的时间里,吴明珠在收集到的44个新疆地方瓜种资源中,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一大批吐鲁番最为出名的甜瓜、西瓜名优品种,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因此收获了“西部瓜王”的赞誉。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一批甜瓜致富村不断涌现。

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之一,吴明珠走到了麦克风前。

“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如今,丈夫病逝,儿女远离,我一个人还留在新疆摆弄瓜。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8424,不甜不要钱”

好的西瓜一定是皮薄瓜甜、少籽多汁。但在20世纪初,西瓜还不长这样,也远不如今天的瓜可口。爱好科普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20世纪初期的顶级西瓜品种——石山西瓜,因为“难看难吃”在网上引发过热议。其实即便后来随着民间品种和技术改进,能吃上好吃的西瓜的人也并不多。

在我国,西瓜曾是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前,哪怕在公认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买西瓜也是一件难事。一开始,西瓜是发烧病人才能购买的水果。还必须是38.5度以上的高烧,才能凭着病历卡买西瓜,少0.1度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