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西部瓜王”吴明珠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9-09 | 50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付出的苦越多,瓜就越甜。

凭票购买成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大家攥着珍贵的西瓜票在商店门口等待,用粉笔在袖口写下买瓜的号码。要是买不着整个的,得去水果店堂吃散称西瓜,买多少就得当场吃多少。瓜瓤称重,瓜皮管够,西瓜籽还得留在店里,准备来年种瓜。

“吃瓜”史上的转折点,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发生在普通农民的田间地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后,国家开始鼓励农民自由地种植和销售西瓜,种西瓜成为农民改善生活的重要手段。

第二件发生在新疆的试验田。经过20多年选育西瓜品种后,吴明珠终于发现了一个特别“争气”的样本——8424。这个名字实际是个代号,是指在1984年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表现最为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配比。

而在几千公里外的上海,市民吃瓜的热情也达到新的高度。那一年,气候反常,西瓜生长季节雨水偏多,气温偏低。上海郊区西瓜严重减产,到上市季节,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西瓜。彼时,甚至有市民把买不到西瓜的苦恼写信给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收到来信,汪道涵给当时分管商业的市政府财贸办领导打电话,要求改变西瓜紧缺状态。

邵云龙是当时上海西瓜种植大区南汇农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大犯难。当时上海的西瓜界品种虽多了起来,可是质量不稳定。

这时候,曾在新疆工作过的农艺师陈生彬向邵云龙推荐了更小、更甜的新疆“伊选”西瓜。“伊选”的种子很快被引进到南汇试点种植,西瓜成熟时,鲜嫩多汁,鲜甜可口,口感果然令人称赞。美中不足的是“伊选”是只“玻璃瓜”。下阵雨,西瓜就会碎掉一片。研究人员发现“伊选”从田头到市场,破碎率要达30%左右。

陈生彬继续搜寻,这一次,他从吴明珠那儿得知了8424西瓜品种,就这样,8424首先在华东地区落地推广。8424在上海南汇落地之后,很快就显示出了它的“天选之瓜”的本性——皮薄肉多,爽口甘甜,产量和品质都更稳定。它站上上海西瓜鄙视链的顶端,只用了一个种植季。从此,这只个头很圆、大小适中、带墨绿色清晰花纹的瓜,在江浙沪,叱咤江湖三十年。

在华东地区大受欢迎后,很快8424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1997年后,8424遍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8424,不甜不要钱”的吆喝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与此同时,吴明珠还积极利用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新的育种技术,不断创制新的西甜瓜种质资源,如“火州一号”西瓜、“皇后”甜瓜等,这些新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果实品质、耐储运性等比原品种有了大幅提高。

而现在,感谢运输技术、种植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真正实现了在吃瓜这件事上,时间、空间、数量、种类上的四重自由。目前我国的西瓜种植几乎覆盖全国,覆盖四季,产量达到每年6000~8000万吨。不管你在何时或者何处,从冰冻三尺的严冬到骄阳似火的盛夏,只要你想,就一定有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