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吴明珠功不可没。
软肋
家人是吴明珠最大的软肋。
吴明珠的丈夫杨其祐是她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小麦专家蔡旭。在学校时,他还是和袁隆平睡上下铺的室友。杨其祐英文好,俄文也好,是个珍贵的人才。吴明珠到新疆后不久,杨其祐便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主动来到吴明珠身边工作。其实新疆很多地区并不适宜种植小麦,从发挥个人专长的角度来说,新疆并不是杨其祐最好的发展天地。吴明珠明白,丈夫是为她而来。

吴明珠和丈夫杨其祐共同在新疆为我国育种事业奋斗了一辈子,这是两人年轻时的合影。
杨其祐对吴明珠很是照顾,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她吃。吴明珠下乡时,他常常做好咸菜托人给她送去,也会把面条擀出来,等她回家时再一起吃。杨其祐对吴明珠的工作也特别支持,因为外文好,他每每看到学术刊物上有关瓜的资料就会抄录翻译给吴明珠看。吴明珠分不开身时,打电话让丈夫帮忙授粉、做杂交,有时要跑七八十公里,杨其祐也二话不说。
然而,艰苦的日子,却一点点侵蚀着杨其祐的身体。饮食长期缺乏营养和因工作不规律的生活给杨其祐的胃留下了深深的隐患。1981年,杨其祐因为严重的胃病不得不离开妻子,调到了江苏省农科院工作。但是病情并未好转,1986年4月杨其祐因胃癌去世,时年57岁。
吴明珠一度把一切归罪于自己,她非常悔恨地说:“都怪我,我老下乡,没照顾好他。”丈夫去世前3个月,吴明珠请了此生中唯一的长假陪伴他。“他非常痛苦,可是,再疼,他当着我的面也不表露出来。”
杨其祐一直是吴明珠最坚强的后盾。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当吴明珠科研取得新突破,病床上的杨其祐还会艰难地伸出三个手指,笑眯眯地祝贺吴明珠获得“三连冠”——那段时间吴明珠新培育出三个甜瓜品种,皇后、芙蓉、郁金。
丈夫临终前,吴明珠忍不住问出了深埋在心里的话:“老杨,你为了我到新疆,没能发挥你的专长,不后悔吗?”杨其祐平静地笑笑:“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5天后,吴明珠重返新疆农科院设在海南的育种基地。从那以后,吴明珠更加发奋工作,每年做三季育种,吐鲁番、海南岛两头跑。吴明珠说:“我一个人要做成我们两个人的工作才对得起他。只有工作能让我减少悲伤。所以我不停地工作着,不愿意回家。忙起来,就把什么都忘了。”
“我不是个称职的妈妈。”吴明珠也时常遗憾缺失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岁月,让母子间留下了多年才弥合的裂痕。她怀第一个孩子时,正在火焰山的吐峪沟蹲点,孕吐得厉害,加上身体本就孱弱,一度瘦到了70多斤,依旧骑着毛驴穿过大戈壁。中午太热时,她只得坐在水渠边,把双脚泡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