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菜价波动,保供与增收如何两全?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9-09 | 4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论是菜贵还是菜贱,都易“伤民”:菜卖得贱了,卖不出好价,农户亏了;菜卖贵了,只有少部分人赚钱了,那些种不出菜的农户,也必然会承受亏损。因此,只有当蔬菜价格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种植者们的收益才能稳中向好。

每年都扩大种植规模,但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在高向秋的字典里,“稳”字一直是经营合作社的关键词。“如果没有天灾,合作社每一年都赔不了,都能赚钱。”今年的蔬菜市场行情这么好,但高向秋却不敢冒然行动,去加速扩大合作社蔬菜生产的种植面积。“今年看是赚着钱了,明年一些菜农可能就跟风,说不定就不挣钱了,咱们合作社合作了这么多的老百姓,还是得保稳,万一摊上一年行情不好呢?大家还是怕赔。”

高向秋打算综合种植计划、农户意愿等多重因素,确定明年具体要扩大多少面积,“如果我们明年的出口订单多一些,我们就多扩点。”此外,为了帮助菜农稳定增收,促进合作社更好发展,高向秋还会为菜农们提供建议,比如今年卖什么菜卖得快,哪家种植模式比较好,供大家参考。据了解,合作社在稳定发展中,年产值可达到0.75亿元以上。

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小规模的菜农,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变动的市场价格的确会影响种植者的生产决策。但由于农户们蔬菜种植、经营的意识较为理性、保守,相比于调整整体种植规模,种植生产决策更容易被优先调整。与此同时,农产品实际播种面积的调整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价格,反而非价格因素的影响更大,例如当地一般性的种植习惯、个人的家庭因素等。

如何在价格波动中保证农民收益?

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商品市场,农业具有明显的弱质性,农产品市场会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约束。自然灾害的多寡、供求关系的波动,都会提高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中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产销格局下,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分散,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农民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菜价下降,生产端收购价的降幅要远超于市面价格变动的幅度,但是菜价上涨,农户地头价的涨幅却小于市面价格的变动,农民无法作为较强实力的市场主体来维护自己的合理收入。在周国治看来,无论是菜贵还是菜贱,都易“伤民”:菜卖得贱了,卖不出好价,农户亏了;菜卖贵了,就意味着菜少,只有少部分人赚钱了,那些种不出菜的农户,也必然会承受亏损。因此,只有当蔬菜价格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种植者们的收益才能稳中向好。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提升农户自身的蔬菜生产能力,还要努力消解双重风险带来的种种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短期涨跌是一个常态现象,而将时间线拉长到更长的范围,农户要想长久稳定地收益,靠的不是“今年”的幸存或者“明年”的好运,而是依仗于农产品质量的长期提升,优质才能卖出好价。高向秋对自己种植基地的蔬菜品质很有信心,“咱们这里的土地好,种出来的菜就好,又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种植,即便不是在今年蔬菜供应量少的行情下,每年7、8月,合作社的蔬菜都能卖个好价钱,收益很可观。”